情意結

很久之前在social psychology上學到人對自己的名字都有種特別的bias﹐用我以前的英文名字Alice來作例子﹐以前的我應該會特別喜歡“A”這個字母﹐對於單詞例如說“alien”“alias”“Alex”等十分敏感。又例如說last name是“Hill”的人會有很高的機率搬到山上或者靠山的地方去住。
我很讚同這個理論﹐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C”這個字母﹐除了在成勣單上的“C”之外﹐任何“C”我都很喜歡﹐尤其是我last name & first name都是“C”﹐被叫CC叫慣了對這字母真的是着迷不已。然後我會覺得名字是“C”開頭的人都特別優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有很多朋友的英文名字都是“C”開頭的。當然的﹐我會對於單詞例如說“candy”“can”“Cantonese”特別敏感﹐也因此特別覺得自豪自己是廣東人﹐說着最純正的廣東話(是說只有廣州人所說的才是最正宗的廣東話﹐其他地方都是deviants XDDD)
除了對於自己名字的迷戀之外﹐我對某些特定的名字有種特別的好感。例如說我的概念中名字叫“Jason”的男生都很帥。我想這起源于我12歲時受朋友影響開始留意NBA﹐那時候我很迷一個叫“Jason Williams”的球員﹐屬於“Sacramento Kings”的他是NBA中少數的白人﹐他最出名的是變幻莫測的打法﹐有時候可以突然打得很好﹐三分球百發百中﹐有時候狀態又可以突然很差連連失誤﹐他很喜歡在控球時玩花式﹐然後我很記得他在左右手臂上各紋上了豹跟虎﹐真的很型很帥。然後那時候最好的朋友家靜也很迷Ellen Iverson﹐我們在一起就一直在討論這場比賽怎樣怎樣。我的這股熱情還延續到來了美國之後﹐那時候Sacramento Kings vs. Los Angeles Lakers﹐身在LA的我被一群Lakers迷包圍着﹐支持Kings也只能小聲吶喊﹐因為這兩隊是rivalry﹐那時候Lakers贏了總冠軍在downtown遊行我還depress了好一陣子。後來聽說Jason Williams因為吸毒被抓了﹐然後又被Kings賣走了﹐然後就沒了消息。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不再留意NBA了﹐不過我心目中最喜歡的team還是Kings﹐而最棒的combination絕對是Chris Webber & Jason Williams。從此之後﹐Jason這名字在我心裡的一角佔着特別的位置。
然後在之後的人生裡我也應該有遇過幾個Jason﹐例如說一起上AP physics & government的Jason Phan﹐外形不錯而且還很聰明﹐去了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然後到這個學期在我韓文班上遇上另一個Jason﹐樣子真的長得不錯﹐有點小像元斌。除了Jason以外﹐我還覺得這些名字“Brian”“Derek”“Edison”都很容易跟帥哥扯上邊﹐雖然我知道stereotyping是不對啦﹐不過這種mental categorizing很難改的嘛。
至於女孩子方面﹐我覺得叫“Mandy”的女孩子都長得不錯﹐無論是在廣州時的隔壁班班花還是到美國之後我認識的一個香港女孩﹐都是為男生所爭的類型。不過通常這種女生都不為同性所喜歡就是了。
嗯﹐social psyc真的蠻好玩的﹐是我至今所學過那麼多theory中應用程度最高的﹐不過可惜還是屬於research範疇﹐我對於臨床方面的興趣還是比較高。